以德报怨,成语,注音:yǐ dé bào yuàn,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自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最早出现在《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与儒家观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净,老子的道德是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与当今的道德不完全...
以德报怨 yǐ dé bào yuàn 成语解释: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成语出处: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德以报怨 dé yǐ bào yuàn 同“以德报怨”,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自《论语·宪问》。成语名称 德以报怨 解释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仁德回报仇怨。成语出处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翻译为白话文就是“用善行回报恶行,用什么回报善行?”,出自《论语·宪问》。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全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
孔子认为,人应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遵循正义和道德,不因别人的错误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他反对「以德报怨」的理由并不是鼓励报复,而是因为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道德的混淆和失衡。如果人们总是以善意回应恶意,那么善恶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社会的正义感可能会受到挑战。再进一步,「以直报怨」的「直」,在这里意味着公正...
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以直报怨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论语》中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对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对方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就是“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最早是出自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意思是说无论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有多大,都要以道德应对。生活中,如果仇恨的种子一旦发芽,伤害的人就不只是别人,还有自己。打击报复只能换来无休止的对抗,以德报怨却能消解仇怨,化干戈为玉帛。有仇必报只会四处树敌,而以德报怨却能...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以德报怨”这个词本身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孔夫子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很明显,孔夫子并不是提倡“以德报怨”,这里只是一个设问句而已,孔夫子真正提倡的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符合正常的逻辑!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An eye for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回答意思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孔子曰:十四、宪问篇 1、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国家太平时,做官拿俸禄;国家政治黑暗时,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2、邦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