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打沈阳更难,它是长春、锦州、沈阳三块骨头中最硬的一块。 于是林彪决定打长春。针对毛泽东关于“打掉长春,就会打掉蒋介石的一个包袱,为他打出退向关内的决心,从而保住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集团”的意见,林彪回电说:打长春“是我们的根本意见。其它意见亦深入考虑,均...
6月中旬,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对长春采取“长围久困”的方针,困死守军。既然要长期围困,就不能让敌军出城获得粮食、柴火等物资,罗荣桓提出,要从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攻势,等敌军粮弹俱尽、人心动摇时就好办了。要做到“不让一粒粮、一根草进入长春城内”,为此必须“禁止行人出入”。问题...
最终,1948年10月16日,蒋介石命令长春守军在没有任何接应的情况下突围,同时要求长春主将郑洞国舍弃生命为国效忠。这一举动逼反了六十军,他们最终在东北野战军的协助下成功发动起义,导致长春的投降。长春围困战之所以演变成久困不攻,是因为长春地势坚固,防御强大。解放后,一千两百九十一座碉堡被拆除,而城内的国民党...
等到长春解放的时候,城内只剩下了五六万的人口,可是在年初时,城内人口还高达三十几万,后来国民党军长春市长在回忆时称,在被围困的那个阶段,因饥饿、疾病而死的民众达到了12万人左右,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百姓们是如何痛苦的熬过这段时间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等到长春解放之后,东北的形势开始对我军越来越...
长春之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充满了情感和勇气的元素。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困境,也讲述了希望和坚韧。中国的坚韧精神将继续引领我们前进,迎接未来的 各种挑战,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长春之困是一个铮铮誓言,一个生动的历史经验,也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坚韧精神的典范。长春之困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在...
1948年初,林总就致电毛主席,目前我军有70万人,而敌军只有55万,还被压缩在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因此他建议稳打稳扎拿下长春,最终将敌人全部打败。刚开始毛主席是反对的,主张应该打锦州。但林总作出保证“10天半月左右解决,全部战斗”,因此毛主席同意打长春。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林总刚...
我奶奶今年96岁,以前她总跟我说困长春多么的难,她出去要饭吃,她一直没有出长春,等到解放了[赞]。 6月前·吉林 9 分享 回复 展开1条回复 北云 ... 那时候长春的体量,支撑不了100万的人口 2年前·吉林 7 分享 回复 展开6条回复 则阳外物 ... ...
基于这些因素,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层认为,攻占长春可能会导致巨大损失,因此决定采取久围不攻的战略,将国民党军困在长春内。长春城内有40万居民,加上国民党军队,总人口达50万,但粮食只够每人吃两个半月。为了维持守城,国民党军队开始抢夺百姓的粮食,并驱逐他们离开城市。东北人民解放军被迫临时调整政策,外放百姓...
郑洞国被困长春,10万守军陷入窘境 1948年3月,郑洞国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长春。刚到长春,他就将守兵全部统计了一下,杂七杂八,各个部队加起来1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长春外围已被解放军团团包围,破城而入、决一死战是迟早的事。图|郑洞国 解放军那边对长春守军采取的是“长围久困”的战略方针,各个交通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