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塞上重阳【作者】薛论道 【朝代】明 荏苒又重阳,拥旌旄倚太行,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山河壮。望遐荒,王庭何处?万里尽秋霜。译文 注释 时光渐渐过去,又到一年重阳时节,将士们手执旗帜,高大的身躯与巍巍高山并肩而立,仿佛置身于碧天之上。天长地阔,云水茫茫,来犯的敌人犹如尘土...
《黄莺儿·塞上重阳》 薛论道 荏苒又重阳,拥旌旄倚太行,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山河壮。望遐荒,王庭何处?万里尽秋霜。 《黄莺儿·塞上重阳》译文 时光渐渐过去,又到一年重阳时节,将士们手执旗帜,高大的身躯与巍巍高山并肩而立,仿佛置身于碧天之上。天长地阔,云水茫茫,来犯的敌人犹如尘土...
黄莺儿·塞上重阳,这支小令通篇洋溢着卫国将士的英雄豪气。重阳佳节是古人携亲会友、登高赏景的日子,作品并不写将士们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友,而是着力刻画他们报效国家的博大胸怀。
黄莺儿塞上重阳赏析:一、内容分析首句“荏苒又重阳,拥旌旄倚太行,登临疑是青霄上”先写登山的时间、地点,展现了重阳节人们登高的传统习俗,作者登上了山顶。“天长地长,云茫水茫”,是典型的边塞景象,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怀。“胡尘静扫山河壮”表现了守边战士的理想——消平胡虏、安定天下的愿望。末两句“望...
时光渐渐过去,又到一年重阳时节,将士们手执旗帜,高大的身躯与巍巍高山并肩而立,仿佛置身于碧天之上。天长地阔,云水茫茫,来犯的敌人犹如尘土一般,被一扫而净。远望荒僻之地,哪里还看得到胡人首领的居住地?万里疆土皆是秋日银霜。 注释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 旌旄:军中的旗帜。 太行:山名,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
语文:第30课《黄莺儿-塞上重阳》课件(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黄莺儿塞上重阳 薛论道 解题 此曲写在重阳佳节,作者随军征行,登高远望,生发“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情壮怀。作者简介 薛论道(1531-1600),字谈道,定兴(今河北省易县)人。作品风格较为豪放,有时也失于浅率。作品特色 薛论道...
黄莺儿·塞上重阳这曲小令,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英勇气概。尽管重阳节是传统的团聚和赏景时刻,但作者并未聚焦于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而是着重描绘他们无私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开篇两句,“又重阳”揭示了他们已在边关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严寒酷暑,他们的身影与巍峨的太行山相映成趣...
语文第30课黄莺儿塞上重阳 黄莺儿 塞上重阳 薛论道 解题 此曲写在重阳佳节,作者随军征行,登高远望,生发“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情壮怀。 作者简介 薛论道(1531-1600),字谈道,定兴(今河北省易县)人。作品风格较为豪放,有时也失于浅率。 作品特色 薛论道作品现存小令1000首,最富于特色的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
语文:第30课《黄莺儿塞上重阳》课件(沪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上)精选 解题 ▪此曲写在重阳佳节,作者随军征行,登高远望,生发“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情壮怀。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作品,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细节探究 ▪1、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