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0年的大通胀和经济萧条没有算在内,温铁军认为那次是因为战争以及国民党的遗留问题) 危机一:1958 ~ 1960年发生的危机 1958年,苏联援华投资中断,中国为了继续发展工业,牺牲了农业生产;在缺失苏联专家的支持下,搞“大炼钢铁”和“大跃进”,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政府严重赤字,再加上1959年到1961年的自然灾害,就...
导语: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指出:前六次是中国自身产业资本发展过程的内生性危机,而后两次是由于中国加快全球化步伐后由外部产生的外生性危机。八次危机及经验,对今天的局势仍然有借鉴意义。 01 危机一:1958-1960 苏联大规模撤资以后 发生机制: (1)1957年苏联撤资,外债压力下中国的资本积累断裂; (2)1958年起,中...
冷战后,因为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开展了双雁阵式的产业转移,而且是空前绝后的历史机遇,因为从那次之后转移的都是低端产业。 合作社成立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也是为了方便提去剩余进行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全盘苏化,设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全盘苏华,第二个五年计划,因为中苏交恶,不愿做儿子党,不许国内有一...
纵观60年的中国当代史,已经有4次对外引资和连带发生的8次与国家工业化不同阶段特征有关的城市经济危机——改革前后各有3次属于债务转化赤字型的危机,纳入全球化以来则有2次输入型危机。其与西方特色工业化长期向外转嫁成本之最显著、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在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发生的是内向型...
前六次是中国自身产业资本发展过程的内生性危机,而后两次是由于中国加快全球化步伐后由外部产生的外生性危机。 作者:温铁军 01 危机一:1958-1960 苏联大规模撤资以后 发生机制: (1)1957年苏联撤资,外债压力下中国的资本积累断裂; (2)1958年起,中央鼓励地方自主工业化,大办“五小工业”,以地方资本和劳动力大规模...
温铁军的《八次危机》是一本从中国近代史和经济史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八次重大经济和社会危机的著作。作者通过回顾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危机,深入剖析这些危机背后的历史根源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温铁军的核心观点认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温铁军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他在著作《八次危机》中指出:“先富不可能带动后富,先富群体的收益会不断增加,后富群体的成本会不断加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是进行二次分配,也就是‘看不见的手’需要妥协于‘看得见的手’。”他解释了“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
温铁军教授梳理了1949---2009年建国后60年时间中计有8次危机与开放后有三次圈地运动 观点一:四次4000万人大失业 第一次:1960年代的青年大失业而上山下乡, 1970年代是隐性失业的 第二次:1980年代初期的知青大失业从而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即用倒爷解决了就业问题, 并且直接导致了1984年严打 第三次:1990年...
导语: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的一次演讲整理稿。他指出:前六次是中国自身产业资本发展过程的内生性危机,而后两次是由于中国加快全球化步伐后由外部产生的外生性危机。八次危机及经验,对今天的局势仍然有借鉴意义。 01 危机一:1958-1960 苏联大规模撤资以后 ...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的经济学著作。它不仅展现了中国经历和应对8次经济危机的真实历程和教训,也展现了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遵循和创造的规律和特色。它既揭示了中国经济危机及其化解过程中涉及到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也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在经济危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