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苦修23年,最终弘一法师成为律宗第11世祖,与虚云、太虚、印光大师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1942年,弘一法师预感大限将至,面对死亡他十分平静,断绝了一切“外缘”,不再进食,不再服药,写下了遗嘱和最后的墨宝——“悲欣交集”。圆寂第七日,火化仪式按弘一法师生前所愿,遗体仅以短裤遮蔽,一切从简。一个小...
因此,“悲欣交集”左下方的三个字尤为重要,即:见观经。这是弘一法师给世人的嘱咐,也是《观经》中佛对阿难的嘱咐:持无量寿佛名(念阿弥陀佛)。 观经,即观无量寿经。见,也可通“现”。观经本身也是“悲欣交集”。所以我们在弘一法师的遗墨中...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终点,而在于过程。在弘一法师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每一刻。无论是悲是欣,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生命的过程充满意义和价值。内心的平静是最终的追求 在弘一法师...
他让妙莲和尚拿来笔墨纸砚,认真地这下了几个字:“悲欣交集见观经”。这几个字前面四个比较大,后面三个就像落款大小,也就特别显眼。“悲欣交集”四字,笔枯墨尽,透着悲戚,透着苍茫,也诠释了弘一法师前半生的悲戚。想当年弘一法师初来人间,他身处繁华之处,富贵之家。何等的养尊处优,何等的夸荣争耀。
1942年10月,弘一法师李叔同同时患上了疟疾和伤寒,但是他却秉承着“小病从医,大病从死”的原则,拒绝了所有为他治疗的药物。在10月7日,弘一法师在自己弥留之际,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绝笔, “悲欣交集”四个字,并将其亲手交给了负责自己后事的妙莲法师。在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弘一法师已经在弥留之际,几乎...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人生哲学:悲欣交集,顺其自然 林语堂说:“弘一法师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前半生,他是世家公子,享尽人间繁华;后半生,他却遁入空门,常伴青灯古佛。命运把他推上巅峰,又将他抛于谷底,让他得到人人艳羡的一切,又让他失去...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大师圆寂,右肋而卧,神态甚是安详,只留下三日前写下的“悲欣交集”四字。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独立的一个人。 ——林语堂 三十九岁,才冠四海、名满天下的李叔同在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其实在那个时候,弘一法师就已经放弃了治疗,他除了不吃药不从医以外,而且只饮水不吃饭。这就是他徘徊在人间最后几天的真实状况,随后便圆寂在了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弘一法师圆寂之前似乎就像是已经全然知晓了一般,他身边的诸位弟子也都有所感悟,其中的这些弟子当中,最应该提到的就当属妙莲和尚了。为什么...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李叔同全传》由金梅先生所著,从客观的角度,对弘一法师的一生事迹以及佛学研究成果,和出家原因做了深刻的考证和剖析。全球用27个章节,以法师的生平经历这条时间线叙述了翩翩公子李叔同到佛门高僧弘一法师的身份转换过程,让我们对这样一个大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李叔同出生在一个富庶盐商家庭...
所以啊,“悲欣交集”这四个字,在挺长的一段时间当中,居然被当成了弘一法师没有开悟的一个证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那么几个学者更倾向于觉得:要理解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不能从世俗的视角出发,得从佛教的立场去看。钱仁康教授讲:弘一的“悲”指的是对众生苦恼的怜悯,“欣”是为自身获得解脱而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