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fú]城遗址,历代俗称“古柳城”、“万春城”、“古城埂”。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现依稀可见城墙遗迹。4000年前因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鱼凫亡国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万春县城南迁即今...
大苗庄遗址位于阜南县鹿城镇苗寺行政村大苗庄东南500米,谷河与界河的交叉处。遗址西侧是90年代建设的一个大坝埂,遗址整体高出周围地面,但是,遗址整体高低不平,面积3000多平方米,现在遗址上是农田,在上面能捡到很多的绳纹陶片、鬲足。2011 - 公瑾于20231202发布在抖音
昨日从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我市发现一处史前时期古稻田遗址,初步判断为河姆渡文化晚期,年代距今约5300年。 古稻田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上钱村以东,为河姆渡文化核心区。古稻田3条田埂呈长条状的土堆隆起,其中一条田埂边发现有用于排放水的沟渠。经初步检测,稻田层堆积中含有水稻小穗轴、颖壳、水稻田伴生杂草...
专家们认为,丁埂遗址良渚文化的发现,可以概括为“两个首次”和“两个罕见”。首次发现了代表权利的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首次在太湖西岸濒水区域发现了良渚文化遗址并开展规模性发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埂遗址出土的石器,跟已经发现的类似级别的遗址相比,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实属罕见,多达329件;在相似规模的遗址中...
据新华社南京4月1日电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埂遗址发现一块极为罕见的两面刻有虎纹、卷云纹和飞鸟纹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石钺(如图)。 这是记者从4月1日召开的丁埂遗址考古现场专家咨询会上了解到的。与会的16名来自国内多个考古研究机构以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考古专家均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刻有这种虎纹...
7月10日至9月28日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队伍对该遗址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遗址442平方米,其中周代遗址242平方米,南朝至明清时期墓葬87座。 一、地理环境与地层堆积 熊家埂遗址墓地位于汉江南岸冲积平原上,北距汉江约200米。其西距襄阳古城1500米,西南距...
这个区域最早从7000多年前的骆驼墩遗址发展到5000多年前的下湾遗址,然后到良渚文化,可以看出,文化格局从南到北,丁埂遗址在良渚文化的分布圈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两个罕见 01 出土石器数量占比之大 实属罕见 丁埂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种类包括石锛、石铲、破土器、石镞、砺石(类似于磨刀石)等,还有玉锥等用途...
丁埂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 是一处良渚文化的濒水湖岸遗址 距今4500年—5000年 遗址原分布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现残余面积约1万平方米 是太湖西北岸首次发现的 规模性良渚文化聚落遗址 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刘宝山表示 石钺发现于祭祀高台之上 虽然有些许破损但并不破旧 这样的虎纹图案是第一次被发现 这身份可就不...
2023年4月1日,无锡市宜兴市丁埂遗址发现一块极为罕见的两面刻有虎纹、卷云纹和飞鸟纹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石钺,对研究太湖西岸良渚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C.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D.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
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其既有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又有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这些发现可佐证,此时期( ) A.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 社会活动已呈现较强组织力 C. 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D. 浙江地区已经广泛种植水稻 相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