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项英和叶挺之间存在这么多分歧,双方脾气又一样强硬,因此,叶挺在新四军工作期间,曾多次提出了辞职不干的要求。叶挺在1938年6月提了一次辞职。当时,他去武汉找蒋介石要新四军的经费,事情不大理想,再加上军中的一系列问题,他表示要辞职。当时项英正在延安开会,听闻消息后回来和叶挺进行攀谈,试图挽留。但叶...
军队地位也许还有待商榷,但在党政地位方面,项英是高于叶挺的。但若据此说在军队评衔方面,项英一定比叶挺占优,也未必成立。项英是以政工组织工作为主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绩不及叶挺,可以说各有优劣势;而1955年授衔,一个“山头”的军政主官,同时获得元帅军衔的例子极少:四野的林、罗二帅虽同时入围元帅之列...
叶挺在新四军内特殊的身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党指挥枪”原则、项英对南方红色革命力量的控制力度等诸多因素,使得尽管叶挺身为一军之军长,但始终被项英拿捏得死死的,没有任何实际决策权和调动权力,最终使得新四军无可避免在皖南上演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项英畏首畏尾决定不执行,并致电毛主席,意思是不同意叶挺的方案,认为叶挺是蒋介石的细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毛主席一看电报,痛批了项英一顿,要求他必须和叶挺团结一致,不能把叶挺当作党外人士和统战对象。项英对叶挺的种种排斥,让叶挺忍无可忍,叶挺四次向组织递交辞呈,直至出走。不过在周总理的极力挽留下...
叶挺和项英 叶挺虽然就任新四军军长,但实权却掌握在副军长项英手中, 因此对新四军的军事指挥并不如意。 实际上,新四军的干部、战士大多是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红军骨干,因而和当时领导南方游击队的项英渊源甚深。叶挺虽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干部,北伐名将,曾参与和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本文将为您解密“皖南事变”中的两大悲剧:项英之死与叶挺被捕。抗日战争期间的毛主席 蒋介石之所以敢制造“皖南事变”惨案,是因为当时的大背景对他有利:侵华日军放松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主要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英国、日本和苏联都试图拉拢蒋介石。所以,蒋介石认为这是解决新四军...
虽然项英的身份是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但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权力要大于叶挺。在做重要决策时,叶挺的方案需要得到项英的同意,才能实施。但两人理念上的不同,也注定意见难以统一。所以在权力分配上处处受限的叶挺,地位非常尴尬,屡次出现请辞的想法。叶挺是一员骁将,项英是政工高手,两人的信仰和追求又完全相同,都是...
不过呢,皖南新四军的负责人项英他们,对马上要出现的危机没啥深刻的了解,老是拿不定主意,找各种借口拖着不去北上。后来中央多次发电催促,这才答应让部队往北转移。 然而这时已经超出了蒋介石规定的最后时间,就这样,皖南惨案的祸根被埋下了。 1941 年 1 月 4 号,叶挺和项英带着部队往北转移,到了第二天下午,部队...
不过主席没有批评叶挺,反而对他进行真诚挽留,并且写了3000多字的长信,猛烈批评自己的爱将项英,指出项英没有维护好团结,给新四军的正常工作制造障碍。最终在多位领导人的调和下,叶挺又回到了新四军。 项英在1940年5月与毛主席多次通信,表达自己想辞职回延安的想法。毛主席安抚项英、肯定他的工作成绩后,项英仍坚持辞职...
叶挺 1938年6月初,叶挺去武汉找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为新四军要军费,见到了周恩来,他把自己和项英之间的分歧向周恩来进行了报告,并建议成立共同议事的新四军委员会。两天以后,延安发来回电:同意组织新四军委员会,项为主任,叶为副。但由于项英仍然不合作,叶挺的处境没能得到改善。深感委屈的叶挺在这年10月离开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