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鸣 作者 作者简介 ··· 普鸣(Michael J. Puett),1986—1994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现为Walter C. Klein中国历史讲席教授,东亚系、人类学系双聘教授。 普鸣的著作关注宗教、人类学、历史、哲学的交互领域,注重将中国文明置于...
普鸣的学术代表作有《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和《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To Become a God: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ization in Early China),两书中文版均由三...
《作与不作》首章以“作”字切入,讨论商周时期的天人关系。普鸣继承吉德炜(David Keightley)说,认为商周时期的人神处于冲突之中。他指出,卜辞中有许多祖先及其他神灵“作害”“作祸”于生者的记录,而商人祛除祖先诅咒之“作御”等祭祀是人类试图操控、收摄作祟神灵的尝试;又以为商人如此,周人亦然。 The...
普鸣的学术代表作有《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和《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To Become a God ),两书中文版均将在三联书店出版。 目录 致谢 译者例言 绪论 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研究方法...
而普鸣用一个“作”字把两大问题都联系了起来。在普鸣的设想中,中文的“作”最主要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创作(create),一个是兴起(arise)。后者是汉代以来的讲法,代表文本有《说文》《系辞》;而前者是汉代以前的讲法,不仅被人忽略而且更为重要。(页23)但实际上,我认为这个区分仍然笼统,并且这个区分建立在对西方...
普鸣举个简单的例子,《作与不作》从来没有直接谈古典中国和古希腊的比较,而是完全就着中国文献的脉络讲,《成神》里则有两处明确的比较:一是比较《诗经》的《生民》和赫西俄德的《神谱》,二是比较《管子》的《内业》等四个文本和恩培多克勒的学说。按照普鸣的解读,《生民》里姜嫄怀上后稷,是通过欺骗性的祭祀使帝...
普鸣先生进而指出,《史记》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承认秦的“作”,一方面又批评秦的“不师古”,司马迁在“作与不作”的问题上,态度有些暧昧。我承认司马迁对秦的看法是复杂的,但对秦废封建和不师古,我认为司马迁是持批评态度的,并不存在矛盾和暧昧。 《史记》对秦的复杂看法在于,对秦既有批评,又有赞扬。《史记》...
普鸣的学术代表作有《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和《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To Become a God ),…
第一,普鸣的中国思想史开端于商代,他认为整个早期中国存在天人之间的敌对,由此就面临一个问题:中国后来的主流文明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无论我们从什么意义上理解这个天人合一——这样,讨论早期中国思想的价值,最终其实不在于揭示早期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而是追问那个决定了中国后来样态的天人合一的状态是什么时候来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