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自章节:第六章 早期中国佛教对鬼的降伏 169 由精英撰写和收集的鬼故事,以在社会中流传的鬼与灵观念为基础,表达甚至重塑了鬼的形象。这种经过改造的鬼的形象,随后通过阅读和复述重新向大众传播开来,且不限于文学精英,也在老百姓中传播。通过这个过程,形成了一种鬼文化。随着这种鬼文化的出现,一个生人与...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品牌:新星出版社 译者:黄咨玄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新星...
在某些情况看来,良善的鬼似乎后来可以成为神,而不友善的鬼就成为伤害人的“鬼”。早期中国也有类似的案例。《礼记》中有一个关于鬼起源的明确陈述,似乎将鬼的概念限制在人类死者身上:“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在《周礼》中,鬼概念也明确与“天神”的神概念区分开来,称之...
《早期中国的鬼》,作者:蒲慕州,译者:黄咨玄,版本:吉金文库·新星出版社,2023年5月(海报设计:刘晓斐)推荐理由:韩非子曾经讲述过一个寓言故事,齐王曾经问一位画师:“画孰最难?”画师回答:“犬、马最难。”“孰最易者?”画师答道:“鬼魅最易。”因为犬马人人早晚都可以见到它们,画得不像,人们很...
早期中国的鬼 蒲慕州 著 更新时间:2023-07-20 18:52:45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最新章节: 参考文献 文化 文化理论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在早期中国,人们...
“我们在本书研究过的所有中国文献告诉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而这个“鬼的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鬼与人共存,一如生与死相连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对早期中国鬼的探究,正是一个序章,让我们透过祖先的目光去“看到”这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法感知的鬼,是如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
原因或许是因为,鬼以最简明的方式解决了那个最终极的问题,它是人最终去处的答案,不相信鬼存在的人会活在无尽的苦恼之中,他不知道人生的尽头究竟是彻底的终结还是无尽的虚空,而相信鬼存在的人尽管可能会有另外的苦恼——比如当与鬼产生联系时应当如何自处——但却不用为死后的世界感到烦恼。对历史学家来说,鬼似乎...
鬼的存在的早期不是《聊斋志异》,也不是《夷坚志》,也不是《太平广记》,而是鬼的广泛史是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楚辞》的“幽都”,以及《山海经》中提到的众多神灵。这里说到鬼的观念,就是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建构,它作为人性的另一面,补充了生者的世界。而在第二章就是讲到了早期中国鬼的初迹。这里就...
读完了《早期中国的鬼》216页 211千字一本分析中国早期“鬼”的历史读物,时间跨度为商周甲骨至六朝志怪小说,从多个角度分析鬼的问题,并通过鬼的变化历史分析背后的文化心理,以及折射出的社会与历史问题。 纵...
探索早期中国的鬼 本书选择追溯从远古到公元6世纪隋唐统一国家之前所存在的鬼观念。 “鬼”的含义与起源 《礼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说文解字》:“鬼者归也。” 商:鬼被理解为一种能造成伤害或疾病的恶灵。 此外,鬼也是一个外族部落“鬼方”(字面意思是“鬼域”)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