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针砭时弊,论述了人才陶冶对于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针对当时有关人才培养、使用等的一系列问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才思想,提出了教、养、取、任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和措施,成为他后来执政时进行教育和科举改革的基本蓝图和方案。 ◇妙评 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一...
一是“饶之以财”,即“制禄养廉”,使知识分子出身的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其没有身前身后之忧。二是“约之以礼”。王安石认为,当人有了生活保障之后,如果不加以严格的制约,“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成为腐败的祸根,人就会“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因此,必须按照人的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其生...
王安石万言书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而仁民爱物之意,...
[转载]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万言书)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
万言书王安石天下王之意陛下王之起 王安石万言书臣愚不肖,蒙恩书使一路,今又蒙恩召书书廷,有所任,而以使事书书陛下。不自知其无以属当书,而敢书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书思而书其中,幸甚。称臣书陛下有恭书之德,有书明睿智之才,夙书夜寐,无一日之懈,色狗书,书游玩好之事,窃声无书介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上皇帝万言书》。《王文公文集》收入上册。这篇被梁启超称为“秦汉以下第一大文”的上书是王安石在嘉祐三年(1058年)任提点江东刑狱任满返京述职时,写给仁宗皇帝赵祯的上书。这封上书,实际上不仅是王安石要求革新变法的具有纲领性的政治...
《上仁宗皇帝万言书》最核心的思想是改革吏治,这既是王安石长期在基层历练和思考的结果,也是对14年前范仲淹庆历新政精神的承袭。王安石比范仲淹小32岁,两人年龄相差很大,是两代人,实际上范仲淹与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同一年进士,但两人身上却有太多的共同点——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都是有志于改革弊政的政治家。王安石任...
王安石万言书臣愚不肖 蒙恩书使一路 今又蒙恩召书书廷 有所任 而属以使事书书陛下。不自知其无以当书 而敢书使事之所及 冒言天下之事 伏惟陛下书思而书其中 幸甚。称臣书陛下有恭书之德 有书明睿智之才 夙书夜寐 无一日之懈 窃无书介之蔽 而仁民书物之意 孚于
观夫历代宰辅,余悉之且毁誉霄壤者,唯王安石也。读其《上仁宗皇帝万言书》,呈变法之策,言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人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即以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以求良才贤吏。层层析之,其心拳拳,其言凿凿,余深为叹服。惜乎其改易更革祖宗之法,操之过急,群臣反对,众议不行,孤立...
1058年(嘉右三年)十月,他又被调回京城开封,做了三司度支判官。时年三十八岁,王安石已有了十五六年做地方官的经验,对北宋社会和政治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1059年(嘉祐四年)春,他将积存于心中多年的想法,写成了《万言书》,呈送给仁宗皇帝。